2015年9月25日,“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开幕式在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该展览于9月26日向观众开放,展期至11月15日,集中展示“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项目两年来的成果。其中的木器文物精品“紫檀雕荷花床(床围子)”与随形制器的“仿灵芝硬木炕桌”以其精美的雕工与独特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
木器上品谁与争辉
由于场地限制,我们只能欣赏到这款满雕装饰的紫檀雕荷花床局部。荷花床的床围饰以透雕荷花莲蓬纹,“穿枝过梗”的多层透雕技法运用,集中体现了清式宫廷家具“不惜工本、雕刻细腻、装饰繁缛”等鲜明特点。另一款“仿灵芝硬木炕桌”,则在整体风格上借鉴了树根家具随形制器的特点,叠落式的几面在置物后,于视觉上富于变化并有错落之感。通体以灵芝及枝干的自然走向随形制器,古朴自然、充满生机。因传世的叠落式家具非常稀少,此件“仿灵芝硬木炕桌”几经修复后得以展示后世,更是弥足珍贵。
故宫在展“紫檀雕荷花床床围”,由“同兴和”修复完成
故宫在展“仿灵芝硬木炕桌”,由“同兴和”修复完成
实际上,今天我们所欣赏到的这两件修复如初的珍贵文物就是出自百年老字号“同兴和”门下的老师傅之手。那么“同兴和”是如何与故宫博物院结缘的呢?这个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
2013年,国家“平安故宫”工程正式启动,故宫博物院首次引进社会性力量,以扩大文物修复技术团队的实力。故宫博物院通过严格的资质考核、遴选优秀企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企业派出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师,进驻故宫工作。作为百年老字号品牌“同兴和”,以其独有的“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很快便进入到木器文物修复的待选名单。在遴选初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齐翔带队对同兴和进行考察,对同兴和产品的工艺、质量、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就这样,2013年6月,同兴和专门组织了一批手艺精湛的老师傅组成家具修复团队,正式进驻故宫慈宁宫,负责修复院藏文物(木器),截止到现在已经完成了数十件国家一级文物的修复工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齐翔带队对同兴和考察
技传百年初心不改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为先后入选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同兴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品牌积淀。
“同兴和”原址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外的东晓市街上一条百十来米长的鲁班胡同。清嘉庆年间,清宫造办处日渐衰落,众多能工巧匠流落至此,开设木器作坊,并将宫廷制作技术融入民间木器制作工艺,木器作坊这一行业遂在此落地生根,日渐兴盛。清末民初,这里共汇集了35家制作硬木家具的作坊和店铺,其中不乏一些名噪京城的老字号,同兴和木器店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东晓市街的“同兴和”木器店老店旧址
同兴和木器店开业于清道光十五年(1836年),其前身为一家制作硬木马鞍的店铺,后扩张为专门生产、收购、修售硬木家具,大量收购流落民间的名贵木材及宫廷家具,雇佣了众多的原清宫造办处的能工巧匠,按宫廷制作技术仿制宫廷家具,并收购家具旧件维修出售,同时承接达官贵人上流社会的家具的修理业务。以其“选料精细、技术精湛、做工考究”等特色,在这一行业内做响了自己的招牌,成为当时木器行业老字号的龙头老大。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的直隶军阀吴佩孚在京津两地的宅第所用家具摆设均由同兴和供给和布置,同兴和出品的家具逐渐成为当时众多商贾望族青睐的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东晓市街上的35家木器作坊和店铺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至此同兴和的名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经历了几十年的沉寂,进入21世纪,为了恢复老字号“同兴和”品牌,传承明清宫廷家具制作技艺,2008年北京同兴和古典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正式重组成立,成立之时由著名文物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亲书“同兴和”匾额。重新组建后的同兴和,以传承明清宫廷京作家具制作技艺为己任,回聘了同兴和技艺传承人赵长顺、王来凤、王燕英等老艺人,依照技艺传承传统,按老工艺复制、修复经典紫檀、黄花梨材质的明清宫廷家具,自此,一度沉寂的历史篇章获得续写,让今天的老百姓有机会使用最原汁原味的宫廷京作家具制作技艺。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200265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