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继龙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财政局金融运行监测中心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其生存发展的稳定性,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现阶段,国家针对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重要提供者的商业银行,也应给予充分的信贷支持,帮助解决融资难题。但目前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作为与银行对接的主体,需要主动探索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可行办法,做好与银行的沟通衔接工作,确保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能够准确传达。这样既能有效降低银行放贷风险,也能为中小企业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银行响应政府号召,纷纷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然而在贷款额度逐步增加的背景下,银行出现了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一些银行甚至出现了超过3%的小微贷款不良率,致使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呈现出明显的延迟性特征。
同时,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信用风险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农业生产、工业制造产业的不良率比高新技术产业更高,且存在区域性风险传导特性,导致银行面临着严峻的资产质量压力。
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视角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整合多方数据,完善风险预警体系。由县政府牵头,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大数据局联合各相关县直部门对税务、市场、社保等各类政务数据进行汇总,创建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引入大数据、AI等新型技术手段,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中小企业出现缴税额度异常下降、社保费用未按时缴纳或财务报表真实性不足等问题,应立即发出预警提示,并将风险提示报告及时推送给银行。同时,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还可基于互荐互认原则,联合行业协会、银行,共同对中小企业进行筛选,将部分优秀企业列入重点支持名单之中,并对这些企业的现金流覆盖率、资产负债率等关键经营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识别出风险隐患后,立即采取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措施。
加强企业信用培育,提高企业信用能力。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联合金融监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共同开展财务合规专项行动,审查向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所提交的第三方审计过的财务报表,以此降低中小企业多套账的出现率,提高中小企业财务规范性。针对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发放一定的贷款贴息等。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修复与提升机制建设,对于经营基础良好但暂时陷入经营困境的中小企业,准许其追加担保,或增加战略投资者,以此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还可以推行信用培育规划,组织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培训活动,将风险对冲操作、现金流管理措施作为培训内容,以此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为中小企业构建信用档案,将之纳税、诉讼等各项行为均记录在案,并与市场监管部门、法院机构合作,针对中小企业实施奖励与惩罚,若企业信用良好,可适度提高其授信额度,若刻意逃避偿还借款,应将之列入黑名单,并剥夺其政策优惠享有权。
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视角下
银企对接的注意事项
打造常态化对接机制。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应发挥自身职能,打造一个常态化的银行、企业对接机制。把农业生产、制造业放在重点位置,关注科技创新企业及绿色发展项目,每季度末组织召开对接会议,银行可在会上向企业提供金融产品,而企业则可将自身信贷需求告知银行。与此同时,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应在互联网支持下,创建线上、线下于一体的融合服务机制,打造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确保中小企业可利用此平台在线提交融资需求、搜索对应政策、查看贷款进度。银行可在重点工业园创建融资顾问团,一对一解答中小企业提出的融资问题。在召开与银企的对接会后,应对七日内签订的贷款协议进行汇总,每三个月开展一次银行对接成效排名,若中小企业未与银行签约,可再次推荐给其他银行,但要分析其未获得贷款的原因并指导其尽快整改。
创建数据信用共享平台。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应与税务局、社保局或市场监管部门展开合作,对各方所掌握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打造一个内容覆盖全面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并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实时更新,清晰展示其纳税、诉讼等相关记录,帮助银行掌握企业动向,确保其能及时预防与控制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规范数据采集过程,给出明确的数据传送标准,在县域政务数据平台上合理接入银行系统,确保中小企业数据高效、准确传送,保障中小企业授信审批工作高效开展;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还应与银行合作,共同落实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培育计划,以增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保障企业征信报告及时更新,在数据共享、信用支持的基础上,为银行降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信用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构建完善的保障与协同机制。为发挥各方合力,共同抵御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需要构建完善的保障与协同机制。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可以加强政策激励与引导,为主动参与银企对接的银行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如将之设为财政存款存储机构、调整其监管评级等。针对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则可给予增大后续贷款贴息比例的奖励;银行内部应成立跨部门协作的银企对接保障团队,抽调财政局、经信局或银行骨干作为团队成员,对银企对接过程中发现的担保链风险、抵押物登记阻碍问题展开协商,及时化解问题,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要着力推动服务优化,简化中小企业抵押资产的登记、评估等流程,并在全县域内推行工业用地分割登记模式,提供多元抵押物处置方法,以此增强中小企业抵押物处置的科学性与顺畅性。
大力开展能力建设与宣传教育。银企对接过程中,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要重点加强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而打造一个利于防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良性生态环境。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应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引导银行规范落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强化活动,确保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掌握财务报表规范编制方法;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应筛选信用建设模范,定期评价贷款企业的诚信行为,筛选出诚信示范企业,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开展大力宣传,鼓励中小企业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创建双向评价反馈机制,打造完善的银企互评机制。银行应多维评价企业合规性,而企业则要全面评价银行金融产品适配性,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对方,为银行服务优化、企业信用提升提供可靠依据。
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作为对接主体,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从政策落实、风险预警、服务优化、信用建设、机制完善等方面入手,提高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实效。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借助先进工具和技术,凝聚各方力量,在破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基础上,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为县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200265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