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品牌要闻>正文
  • 杨 浩:以专利破局 助推高分子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品牌官 2025-07-16 11:07:00
  •   文/乔 杰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升级,高分子材料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分子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器、医疗器械、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它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能力直接影响下游产业链的竞争力。但是,高端产品仍严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和专利瓶颈是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POE、mPE等高端高分子材料的进口依存度都在90%以上,尤其在光学级薄膜、医用高分子等细分领域,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莞市中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东莞市中研航天涂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研发经理杨浩,依靠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用专利技术破解行业难题,为高分子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杨浩本科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这一背景为他后来研发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奠定了独特优势。环境工程学科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让他在材料改性过程中更注重分子结构设计与环境相容性的平衡。毕业后,杨浩曾在3M国际贸易(深圳)有限公司担任电子与能源事业部高级客户经理,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洞察力和客户服务经验,也让他深刻认识到国内在高性能胶粘剂、功能性薄膜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在3M工作时,我看到客户宁愿多花钱也要选进口材料,这让我意识到核心技术自主化的紧迫性。”杨浩回忆说。

      怀着对科技创新的热忱,杨浩先后创办了两家企业,专注于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经过不懈努力,杨浩及其团队已成功获得20余项专利,涵盖材料配方、制备工艺和设备改进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已转化为防蓝光膜等核心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同时为公司创造了千万级经济效益,带动下游产业链年产值实现高质量增长。

      高分子材料困局:

      环保升级与工艺瓶颈下的突围战

      高分子材料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随着环保和健康需求提升,市场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电子设备普及带来蓝光辐射问题,催生防蓝光材料需求,但传统防蓝光涂层往往牺牲透光率,还容易老化脱落;当下,日用领域对抗菌材料需求越来越高,可银系抗菌剂成本高,有机抗菌剂又耐温性差。多个官方权威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在这些高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远落后于国际巨头,导致多种特种功能膜材料依赖进口。

      其次,生产工艺效率低是行业一大痛点。像在热弯成型、开孔精度等环节,传统技术难以满足高精度需求,造成产品良率低、成本高。此外,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材料轻量化和可回收性成为硬性指标,但现有技术往往难以兼顾力学性能与可持续性要求,如何实现材料的轻量化、高强度和环保性能的平衡,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痛点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也影响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技术跟跑到行业引领:

      专利技术破解行业难题

      面对这些挑战,杨浩带领团队从分子结构设计、复合工艺革新和设备智能化三个方面进行攻关。在基础研究方面,杨浩及其团队积极寻求各界合作,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聚合物链段排列,不断提高材料透光率。在工艺创新上,团队开发的创新技术大幅提升了热弯成型的良品率,同时降低了能耗。

      以3D曲屏保护膜为例,传统的保护膜贴合曲面屏幕时容易翘边、出现气泡,还会影响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度。杨浩团队研发的超声波屏下指纹解锁3D曲屏保护膜,采用三层复合结构:上层是含纳米氧化锆的耐磨涂层,中层是带形状记忆功能的聚氨酯弹性体,下层为光固化型压敏胶。这种创新结构搭配团队自主研发的真空等离子处理工艺,既保证了屏下指纹解锁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又显著提升了产品耐用性和用户体验,填补了国内市场的技术空白。

      在生产装备领域,杨浩团队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行业引领的跨越。公司生产设备创新集成了在线质量监测系统和智能调控模块,大幅提升了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设备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能灵活适应不同功能薄膜的生产需求,缩短了产品切换时间。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全面提升了生产效能,降低了运营成本,还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提质向新:跑出“中国方案”加速度

      作为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杨浩在积极带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将创新精神辐射到全行业。在“2024第五届中国—广州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学术会议上,杨浩作为特邀嘉宾,与国内外顶尖学者、行业领袖展开了深度对话。

      会议期间,他分享了团队在高性能聚合物合成、功能薄膜精密涂布、绿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探讨了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与破局之道。杨浩在会议上提到:“当前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的核心痛点,不是基础研究难以突破,而是如何把实验室技术转化为规模化生产。”他以团队开发的材料为例,详细讲解了从分子设计到量产落地的全流程优化方案。

      未来已来:行业急需变革

      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杨浩团队制定了多维发展战略:横向拓展新能源材料应用领域,纵向深耕医用特种材料研发,同时积极探索智能材料创新方向。目前,团队正在推进的新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相关产品能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光学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这些创新实践正深刻改变行业发展格局。杨浩团队的技术突破提升了国内高端材料的自主供给能力,为产业链整体升级注入了新动能。其创新路径为中小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重要借鉴:聚焦细分市场需求,深耕专业技术领域,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展望未来,随着材料科技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杨浩表示将持续强化研发体系建设,深化与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重点攻关新型环保材料技术。在国际化布局上,公司已与多个海外市场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关系,稳步推进全球化发展战略。“真正的创新既要立足当下需求,更要着眼未来趋势”,杨浩强调,“我们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环保材料,将在可持续性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他坚信,唯有坚持技术创新和全球视野,才能推动国内高分子材料行业实现全面突破,最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杨 浩:以专利破局 助推高分子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 杨浩涌:七天试驾背后的生意经
  • 郭星君:品牌建设别输在起跑线上
  • 杨明超:锅圈如何打破营收天花板
  • 工会经费治理从合规管理到价值创造的转变
  • 利率市场化催生商业银行经营范式变革
  • 大模型建设赋能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
  • 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
  • 主编推荐 ...
  • 华阳集团碳烯科技石墨烯新产品石墨烯发热墙板成功落地阳泉...

  • 辰视将携新技术新产品参加第11届深圳国际工业自动化及机器...

  • 签约王一博,上线新产品,香飘飘如何俘获年轻人?...

  • 品牌课堂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2002652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