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北京和一个老领导吃饭,他带了一个年轻朋友过来。这个小伙子说:“我们年轻人都希望成长得快一些,润总,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说在做一些广告项目的执行。
他说不太喜欢这个工作,因为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
请问:如果是你,会怎么建议呢?
我建议他:辞职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你这个建议太不负责任了吧?
因为一个人成长的70%是在工作中完成的,20%是在和他人互相学习中完成的,只有10%来自课程等正式学习。成年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在工作中学。
有人说:你这样不好吧?你建议在工作中学不到东西的员工离职,那我作为经理压力不是很大吗?
当然,这是经理的责任。
还记得经理有两个身份吗?鼓手和教练。要是运动员跟着教练学不到东西,这教练还能叫教练吗?
“干中学”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帮助员工“干中学”是一个教练最重要的工作。经理得知道,员工最重要的成长一定来自工作本身。因为只有工作才是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技能,而培训只是传授知识。
“干中学”是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Kenneth J. Arrow)在1962年提出的模型,它指的是,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工作方法,这样员工通过工作本身就能积累知识。
换句话说,知识的积累有时候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工作”的副产品,这种积累知识的过程就叫“干中学”。
如果经理只把员工当成工作机器,觉得工作成果是唯一的产品,员工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推移,边际效用越来越低。最后经理会发现,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平均水平越来越高,自己身边没有人才可用。
如果经理有意识地把工作的副产品收集起来,也就是员工在工作中思考、探索和尝试改进的工作方法,用这些来培养员工、提高生产力,整个团队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这就是“干中学”。
“干中学”是说,经理不能让员工总做熟悉和擅长的事,而要让他们走出舒适区,去做不熟悉、不擅长的事。这就需要经理有这样的意识:允许员工犯错。
经理要把员工犯错看作培养的成本,然后和员工一起解决问题。其实跟员工一起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培养,今后改进了工作方法,员工就获得了成长。
犯错、解决、改进、成长,这就是经理培养员工的过程。大家有没有发现,教练的重点不是教,而是让员工去练。
经理具体怎么帮助员工“干中学”呢?
“干中学”的本质是思考,所以经理一定要创造让员工不断思考工作的场景。下面分享三个基本方法:周记、分享和复盘。
建议每个团队都养成写周记的习惯,老板、经理、员工都要写。内容主要是这一周做了什么,下一周计划做什么。
但要注意三点:第一,周记的目的不只是(至少不单纯是)检查进度,所以别只汇报成果、进展和业绩。这些是结果,不是原因。应该汇报从工作中提炼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可以用模板:我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关注事情本身和结果),收获了什么经验,有哪些今后要避免的教训(关注个人能力提升);第三,写完不仅要自己反思,还要互相评价。
为什么要引导大家思考和总结?因为思考很费精力,而费精力的事大多违背人性,比如撸铁、跑步。在你爱上运动之前,需要一点点引导。所以,经理一定要让员工坚持写周记,坚持思考和总结,才能真正成长。
如果经理发现员工周记里有好内容,可以建议他给大家分享,讲讲做好这件事的原因。因为分享比周记更正式,他就会琢磨怎么讲更好,接着进一步思考,把经历提炼成经验再分享出来。
周记是引导员工思考,分享则是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以前我带技术团队时,组织过“周五讲坛”活动,邀请或接受员工报名,开1—2小时的分享会。分享的员工先讲最近研究的技术问题,或者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然后接受大家提问,一起讨论。
这个活动看似帮了听众,其实更帮了分享者。通过准备和讨论,分享者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这背后的原理就是费曼学习法,用输出倒逼输入。
2006年,我写了篇《出租司机给我上的MBA课》,当时刷遍了互联网,很多人不信这个司机真的存在。后来我邀请他到微软讲课,他就是在“周五讲坛”活动上做的演讲。
让定期分享和听分享成为习惯,能帮助员工深入思考。
事前得有沙盘,事后得有复盘。要是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更得做复盘。
我对复盘的重要性感受很深。我一直有个目标,就是徒步“穹顶1纬度”到北极点。徒步“穹顶1纬度”,就是先坐直升机到北纬89°北冰洋的浮冰上,然后在流动的浮冰上走一整个纬度,到达北极点。
这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在浮冰上怎么徒步呢?拿出GPS,打开卫星地图,规划一条能避开浮冰裂缝到北极点的路线,然后踩着流动的浮冰出发。坚持向北走,晚上搭帐篷休息。
有意思的是,你猜第二天醒来我必须做什么?再拿出GPS,打开卫星地图看自己在哪儿,然后重新规划避开浮冰裂缝到北极点的路线。为什么要重新规划?因为脚下的浮冰一直在流动。
企业经营就像在浮冰上徒步。最初的目标可以不变,但内外部环境可能一直在变,这就需要调整路线。怎么调整呢?靠复盘。不过,复盘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复盘的关键是对事不对人,这样员工才能深度共创思考。复盘时,经理要让大家养成大胆发言、就事论事的习惯。因为一旦对人,大家可能就不敢说或者不好意思说了。
建立这种文化,勇敢谈事情的好坏,不纠结人的对错,不涉及扛责任和受惩罚,这样大家的目标才能集中在积累经验上,而不是宣泄情绪或追究责任。
第二,复盘时要分析怎么提升做事的效率或效果。我们可以用第三人称,假设虚构的丁做了某件事,然后问甲和乙:“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改进?”通过这样的复盘,大家能获得新的知识。
批评是针对结果、对人不对事,会让员工反感抗拒,产生负面情绪。复盘是针对原因、对事不对人,能让员工吸取教训,总结出宝贵经验。
CopyRight 2015-2018,Power By www.cncbo.com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品牌官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品牌官网 工信部网络备案:京ICP备20026523号-2